海洋文化与潮汕

Dec 9, 2017

2017年11月22日读《中国海洋文化与潮汕》

有幸读到先生著作,确是奇缘。过目的书籍越多,越觉自己见识之短浅。作为一个汕头人,深感对潮汕文化知之甚少,实在惭愧。机缘巧合,在所习专业的书架上撞见此书,翻阅数日,感慨不已。初看是从中作乐,再细读时需静坐息率,省察克治。本想回汕时若能拜见讨教,岂不美哉,一番了解后,方知先生已与世长辞,百感交集。先生客居潮汕尚能对潮汕观察入微,起草成书,传承于世,乃潮学之幸,潮人之幸。先生仙逝,桃李含悲。今日所言,语无伦次,难表缅怀与景仰之情,愿隗老往生极乐。

摘抄及笔记

海洋文化——人与自然的矛盾

流动导致开拓进取精神。海洋文化主要是面对人与自然的矛盾,而人在自然面前是平等的,决定命运的是自己的努力。在大海的风浪面前,如果退缩、投降,只有死亡。恶劣的自然环境培养了拼搏精神。潮汕人碰上杨白劳的境遇绝不会自杀,他们认为:既然连死的决心都有,要么就拼个你死我活,要么就下南洋,远走高飞。乘红头船在大海山飘荡,九死一生,本身就是一场生存的拼搏。

“死在海里”

大陆文化追求的是“寿终正寝”,海洋文化追求的则是“过把瘾就死”。有一个寓言很能说明这两种观念的不同。一位农夫问一个预付:“你的爷爷死在哪里?父亲死在哪里?”渔夫说:“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死在海里。”农夫说:“那你为什么还敢到海里去?”渔夫没有正面回答,反问道:“那末,你的爷爷和父亲死在哪里呢?”农夫自豪地回答:“他们都死在家里。‘渔夫不解地问:”那你怎么还敢待在家里呢?“

龙生有九子,九子不成龙

康熙皇帝“圣谕十六条”

敦孝悌以重人伦,笃宗族以昭雍穆,和乡党以息争讼,重农桑以足衣食,尚节俭以惜财用,隆学校以端士习,讲法律以儆愚顽,明礼让以厚风俗,务本业以定民志,训子弟以禁非为,息诬告以全善良,诫逃匿以免株连,完钱粮以省催科,联保甲以弭盗贼,解仇忿以重身命

赵氏后裔

赵氏皇族四处逃散,之后大部分定居在潮州、漳州一带。由于地处海陬,加上蒙古兵不识汉字,多年相安无事。后来被元兵发现,被迫改姓“黄”,以求与“皇”字谐音。

潮汕姿娘

“德行”是评价人的一个标准。唐朝的张九龄说过:“货贿为贤所贱,德行为贤所贵。“可见贤者重视的也就是这个道德的评价。其实”德“与”行“是两个方面的事。”德“是道,是”行“的思想基础;”行“是表,是”德“德外化。潮汕女人可谓是”德行“兼备、现实的楷模。